編輯委員會

太极科学期刊(JTS)由来自科学、医学、人文及传统实践领域的国际跨学科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支持。我们目前正在扩充编辑委员会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Dr. Shudong Li
李书东 博士(美国)
Bio


世界太极科学联合会主席
世界武术公开赛主席
《太极科学期刊》主编

李书东博士现任世界太极科学联合会(WTSF)主席、世界武术公开赛(WWOC)主席及《太极科学期刊》(JTS)主编。本科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获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学位,系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在传统武术、健康促进及身心整合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他曾任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创会副主席、加州针灸委员会委员、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功夫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太极、气功和武术的国际推广、学术研究及标准化建设。多次以教练、裁判及领队身份带领美国国家队参加世界级武术赛事,并在国际比赛的规则制定、评审体系和赛事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斯坦福大学医学太极课程的创始人,李博士开创性地将太极实践与现代解剖学、运动医学、预防医学及教育学相结合,提出科学化、医学化、国际化的太极推广模式。他主导研发的教学体系,注重循证医学支持与跨学科融合,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康促进与康复训练,得到医学界和体育界的高度认可。

在学术领域,他积极推动太极与气功的科研项目,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医学研究机构及体育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国际学术论坛,出版学术专著与研究论文,培养跨领域师资与研究人才。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他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结合,为太极拳等身心实践融入全球健康与教育体系树立了典范,贡献卓著。

Dr. Weimo Zhu

Weimo Zhu, Ph.D. (USA) Bio

朱为模 院士(美国)Bio

世界太极科学联合会(WTSF)与《太极科学期刊》(JTS)创会主席 (2021-2022)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运动机能学与社区健康系教授
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

朱为模博士是国际公认的运动测量学(Kinesmetrics)权威学者,该领域致力于运动科学中测量与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他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是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协会主席,并担任美国总统体质与竞技体育委员会科学顾问,长期专注于体适能测试、身体活动监测、青少年健康,以及太极、气功等身心实践的科学评估与验证。

在学术出版领域,朱博士曾任美国著名学术期刊《锻炼与运动研究季刊》(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主编,并担任《体力活动与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生理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等国际期刊副主编,同时受邀担任10余本国际英文体育科学期刊编委。他已在 SCI/SSCI 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逾 100 篇,并多次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RWJF)资助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作为资深太极与气功实践者及科学倡导者,朱博士致力于将这些传统中华养生方法纳入循证健康促进体系,并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验证其在身体健康、心理调适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他的学术与实践工作,成功搭建了东西方健康理念与方法的桥梁,推动了身心整合理念在全球健康与教育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



Dr. Hugh B. Solvason

休·B·索尔瓦森 博士,医学博士(美国)
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斯坦福大学神经调控治疗诊所主任

休·B·索尔瓦森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神经调控治疗诊所主任,国际知名的情绪障碍治疗专家,尤其专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与临床治疗。他在先进神经调控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涵盖经颅磁刺激(TMS)、氯胺酮治疗以及新兴的迷幻药辅助心理治疗,并在多项临床试验与科研项目中取得重要成果。

索尔瓦森博士长期致力于将前沿神经科学与个性化医学相结合,推动针对传统疗法无效患者的精准化干预。他与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融合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心理治疗方法与生活方式干预,探索更全面的精神健康管理模式。这些跨领域的工作为拓展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坚实科学依据。

作为《太极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他为期刊带来了深厚的神经精神病学与身心整合领域的专业视角。他的参与不仅推动了现代神经科学与传统健康实践的对话,也为探索太极等身心疗法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奠定了学术基础,助力期刊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综合性、跨学科的心理健康与福祉研究。

Dr. Harold J. Recinos

哈罗德·J·雷西诺斯 博士(美国)
南卫理公会大学教会与社会学教授

哈罗德·J·雷西诺斯博士是南卫理公会大学珀金斯神学院教会与社会学教授,同时是一位文化人类学家、拉美裔神学家与著名诗人。他的学术研究聚焦于中美洲无证移民与萨尔瓦多裔侨民的生活经验,深入探讨文化认同、社会正义与精神韧性等主题,揭示边缘化群体在跨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生存与抗争。

雷西诺斯博士已出版19部诗集,并在众多学术期刊与学术文集中发表作品。他将民族志研究的深度与诗歌创作的想象力相结合,通过文学与艺术的表现手法,生动刻画信仰、文化与社区疗愈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一种跨学科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展现了艺术与叙事在个人与群体福祉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太极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雷西诺斯博士为期刊带来了独特的人文视角,促进跨学科对话,将叙事、创造力与文化意识引入身心整合研究领域,强调故事与艺术在促进整体健康、增强社会韧性与跨文化理解中的价值。


Prof. Qiang Lin

林强 教授(中国)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强教授是中国知名物理学家,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光学物理与量子测量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管理经验。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精密仪器研发、光子技术创新以及量子传感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对我国精密测量与先进光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林教授已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有《现代光学的基础与前沿》等专著,其研究成果涵盖光–物质相互作用、非线性光学、量子测量等多个方向,并被物理与工程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奠定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地位。他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还在实验技术与工程应用上有突出贡献。

近年来,林教授将研究视野拓展至现代光学与中国传统健康实践的跨界融合,运用先进的物理学理论和测量手段,探讨太极与气功中的能量传导、运动生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科学机制。他的工作不仅为传统养生方法提供了可量化的科学解释,也为身心整合的研究建立了理论框架。作为推动现代科学与传统智慧相结合的重要学者,他为促进跨学科交流、推动健康科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Professor Wei-Zen Sun, MD, EMBA (Taiwan China)

孙维仁 教授,医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
(中国台湾)

孙维仁教授是台湾大学麻醉学名誉教授,现任国泰综合医院疼痛治疗中心主任,并兼任台湾大学管理学院 EMBA 与生物医学电子研究所的兼任教授,以及健康科学与生活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他曾担任台湾大学麻醉学科主任、台湾疼痛医学会理事长,并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访问教授,在医学、神经科学、科技与整体健康领域具有跨界整合的学术与临床影响力。

孙教授现任《亚洲麻醉学杂志》主编,《台湾医学会杂志》及《Anesthesia & Analgesia》(中文版)副主编,在 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超过 180 篇,学术成果总数逾 200 篇,研究领域涵盖疼痛管理、麻醉学、癌症免疫治疗,以及包括太极研究在内的身心健康机制探索。他主持及参与的研究为疼痛治疗与身心整合医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作为多项临床创新发明人(i-Pain®、Sunscope®、Lidocap®、FINEscope®),其成果屡获临床与技术创新奖项。他长期担任公共卫生与政策顾问,现任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联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召集委员,在推动疼痛医学发展、医疗技术创新与传统身心健康理念的国际传播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Dr. Luis Fernando Cruz Quiroga

路易斯·费尔南多·克鲁斯·基罗加 博士(哥伦比亚)
医学博士、专科医师、哲学博士,综合医学与神经科学教授,运动与健康博士项目主任

Luis Fernando Cruz Quiroga 博士是哥伦比亚资深医师与传统中医药专家,获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复杂系统与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及博士后培训。他同时是太极拳四段黑带,拥有 30 余年将太极与气功融入临床实践、医学教育及社区健康项目的经验。

Cruz 博士现任哥伦比亚 Manuela Beltrán 大学综合医学与神经科学教授、运动与综合健康博士项目主任。他的跨学科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传统身心练习的生理与神经机制,特别关注其在促进神经可塑性、情绪韧性及慢性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他通过神经科学、武术与综合健康策略的结合,推动太极–气功在医疗与康复中的科学化应用。

作为国际传统医学与身心健康领域的推动者,Cruz 博士长期致力于将循证医学与太极–气功的养生智慧相结合,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培训,推动基于科学证据的传统医学在全球的发展与普及。

Dr. Samuel Montalvo

塞缪尔·蒙塔尔沃 博士(美国 / 墨西哥)
斯坦福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员

塞缪尔·蒙塔尔沃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员,并获得吴蔡人体表现联盟(Wu Tsai Human Performance Alliance)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T32 心肌生物学项目的研究资助。他的研究融合生物力学、临床运动生理学与多组学分析,旨在揭示人类运动表现的分子机制。在斯坦福大学生物信息学核心实验室,他负责NIH资助的MoTrPAC项目的数据分析,并参与运动心脏病学、心肺运动测试、神经肌肉疾病及精英运动员表现等前沿研究。

蒙塔尔沃博士持有认证运动与运动科学家(CPSS)及卓越认证力量与体能专家(CSCS,*D)资格,兼具深厚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作为墨西哥国家武术队成员,他在国际赛场上活跃多年,并牵头开展以武术为核心的跨国研究计划。他特别关注将太极等传统身心运动融入循证医学的“运动即良药”模式,探索其在提升神经可塑性、心肺功能、情绪调节及慢病预防中的科学价值。其长期目标是将现代科学方法与太极等传统运动体系相结合,促进多元人群的健康与韧性发展,为全球身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Prof. Xiangquan Yang

杨祥全 博士(中国)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中印瑜伽学院暨国际太极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杨祥全博士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与身心健康学者与实践者,拥有中国武术八段和健康瑜伽七段资质,并担任多项国家级裁判员。他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民俗学领域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专注于民族运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在学术方面,杨博士著有22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领域涵盖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养生实践,以及武术与传统医学的融合创新。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学界产生深远影响,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及中印瑜伽学院、国际太极学院的领导者,他积极推动太极、瑜伽与民族运动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国际传播,搭建了跨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他的带领下,云南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核心基地,对推动全球传统身心运动体系的理解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Prof. Lixu Tang

汤立许 博士(中国)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
“东湖学者”荣誉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汤立许博士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健康导向运动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并担任“东湖学者”教授。他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将武术、气功等传统运动形式融入现代健康促进与全民健身战略之中,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推广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科研方面,汤博士发表 SCI 收录论文 70 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研究领域涵盖运动康复医学、传统运动文化以及预防性健康护理等。他的跨学科研究有效融合了中国传统身体文化与当代运动科学、公共卫生理念,推动了传统养生运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

作为学术领军人物,汤博士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还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的体育健康政策制定与推广工作,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他的学术成果和领导力,对推动武术及其他身心运动项目的科学发展和全球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传统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认可度。

 


欧炳相博士(澳大利亚 / 美国)
悉尼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
国际医学太极气功协会(iMTQA)主席

欧炳相博士是国际知名的整合肿瘤学专家,现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及国际医学太极气功协会主席。他的专业领域涵盖医学太极与气功、针灸、生活方式医学以及肿瘤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致力于将东方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为癌症患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康复与健康管理方案。

欧炳相博士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已发表60余篇同行评审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400次,为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重点关注身心练习在改善癌症患者和康复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提出了将太极气功纳入癌症康复体系的创新模式。

作为多本整合医学与肿瘤微生物学领域学术期刊的客座编辑,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整合肿瘤学会(SIO)的活跃成员,卞博士不仅在科研上取得显著成果,也在国际组织和学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通过临床实践、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全球整合肿瘤护理的发展与普及。

Dr. Selay Marius Kouassi, Ph.D. (Côte d’Ivoire)


塞莱·马里乌斯·夸西博士(科特迪瓦)

塞莱·马里乌斯·夸西博士是科特迪瓦知名的大学教授与跨学科研究者,研究领域涵盖教育、健康促进与文化传播,并与非洲、亚洲、欧洲及北美多家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他活跃于 Academia.edu 与 ORCID(0000-0001-8732-7484)等国际学术平台,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合作。

夸西博士创立了“Uni-Wushu”与“科特迪瓦健康气功协会”,积极在非洲高校及科学界推广武术、太极与健康气功。他多次与中国专家合作举办跨文化活动,并代表科特迪瓦参加在中国、奥地利、日本及美国等地举办的武术与气功国际比赛,斩获多枚奖牌。

作为国际武术套路裁判员,他不仅在体育领域具有专业地位,还以调查记者身份活跃于国际媒体,其作品曾刊登于《卫报》(The Guardian)、英国广播公司(BBC)及德国新闻社(DPA)等知名媒体。夸西博士的工作跨越武术、公共健康、教育及国际传媒领域,推动了非洲与世界在传统身心运动、健康文化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胡晓飞博士(中国)

胡晓飞博士是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现任该校运动养生学系主任,并担任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是中国传统养生运动领域的权威专家,研究涵盖太极、导引、健身气功及相关身心融合学科。

胡博士主持过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担任《乾隆养生功》《强身八段锦》等重要教材的主编或参编。他在制定《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国家标准套路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推动了传统养生运动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传播。

作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积极推广者,胡博士曾在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进行学术讲座与培训,是首位在联合国总部讲授中国养生文化的学者。他的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并在国际气功和太极竞赛中屡获殊荣。

作为《太极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胡晓飞博士以其权威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以及全球化视野,为传统健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与引领。

贝弗莉·凯恩医生(美国)

贝弗莉·凯恩医生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兼职临床助理教授,任教于内科系。她是“医学与马术”(Medicine & Horsemanship)及“Equine-imity 身心马术”课程的项目主任,将马匹辅助的体验式学习引入医学教育,以培养医学生和医生的同理心、沟通能力与自我调节力。她还向医务人员和学生教授医学太极,强调躯体觉察与身心康复的重要性。

凯恩医生毕业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拥有超过30年的临床医学、数字健康、医学信息学及治疗性运动经验。她曾在苹果公司、UCSF 和 WebMD 等机构工作,推动电子病历及医患沟通的创新发展。

作为澳大利亚“健康太极协会”认证的太极导师,以及拥有高级马术治疗资质的教练,凯恩医生出版了《医学与马术手册》和《Equine-imity 身心马术》两部著作。

她的跨学科工作融合了传统医学、躯体实践和综合疗法,在全球关于通过运动与身体觉察实现康复的对话中,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魏玉龙教授(中国)
魏玉龙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现任针灸推拿学院气功教研室主任兼临床教研室副主任,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运动学》主编。

他兼任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非药物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魏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8部,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专利2项,并主导建设了行业首门慕课课程《中医气功学导论》。

近三十年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魏教授将针灸与气功有机结合,创新形成“经络导气针刺法”,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系统及慢性疾病康复,推动了主动训练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发展。他的研究与教学不仅促进了中医运动疗法的现代化、科学化与标准化,还通过国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培养了大批该领域的学术与临床骨干,推动了中医气功在全球的推广与应用。

Dr. Xin Xue

薛欣博士(中国)
薛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太极联合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武术文化、教育及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健康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她先后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辽宁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硕士学位,以及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士学位。薛博士拥有武术六段位资质,是国家级武术散打裁判员、武术套路一级裁判员;在健身气功领域,持有七段位资质,同时是国家级裁判员和国家级社会指导员。她兼任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生兼职导师、世界太极联合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健身气功协会常务理事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其中包括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编写的教材。曾获辽宁省学术成果三等奖、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多项省级教学奖项。

薛博士多次担任省级、国家级及国际比赛裁判,并受邀赴意大利、德国、古巴、阿根廷、加拿大等国教授健身气功,积极推动中华传统身心运动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Dr. Hongyu Si

司红玉博士(中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司红玉博士,1973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入选健身气功“国家英才计划”培养对象,曾获“全国健身气功推广先进个人”荣誉。拥有健身气功八段位资质,是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司博士多次代表郑州大学,并受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外办委派,赴加拿大、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比利时、日本、毛里求斯等地开展健身气功和武术的国际推广活动,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全球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连续四届担任河南省运会健身气功比赛总裁判长,并在多项全国赛事中担任总裁判长或裁判,已培养一、二级裁判员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800人。

科研方面,司博士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10项,并承担1项国家重点项目;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0部。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科研论文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及多项厅局级奖项,体现了其在健身气功研究与推广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

Dr. Zheng En Li

李正恩教授(中国)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正恩教授是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负责人,并获评校级教学名师。他在国内外武术与健身气功领域享有盛誉,现任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及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健身气功协会会长,国际级健身气功裁判员、国家级武术套路裁判员、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气功八段、武术七段,并在多项省级体育与文化协会担任领导职务。

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主讲教师及国家体育总局聘任的国际健身气功专家,他已赴二十多个国家开展讲学与培训,推动中华传统体育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同时,他还是陕西省健康细胞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以及省全民健身与健康、体医融合、太极拳等专委会委员。

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推动其在科学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上的深度融合。他的学术成果与推广工作不仅提升了传统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Dr. Juan Jang

姜娟 博士(中国)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舞蹈学院三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姜娟博士是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舞蹈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级一流课程及教育部“拓金计划”课程《健身气功》。她先后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硕士生导师,并被授予全国健身气功推广先进个人称号。她持有健身气功八段、武术六段资质,是国际级健身气功裁判员、国家级武术套路裁判员及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科研与教材建设方面,姜博士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多部国家及校级教材,主持课程曾入选“学习强国”平台。科研方面,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SCI、SSCI、A&H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省级科研奖6项。

作为资深裁判员,她多次担任世界级、国家级及省级武术与健身气功大赛裁判工作,并以教练身份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在国际交流方面,她曾赴美国、德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巴西等国讲学与授课,足迹遍及耶鲁大学、卢布尔雅那大学及欧盟委员会等国际学术与文化机构。

姜娟博士在教学、科研、竞赛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格局,为健身气功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和国际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r. Xiaojun Wang

王晓军 教授(中国)
王晓军教授是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教授也是中国运动处方专家组核心专家,“中医运动处方”与“水中中医运动疗法”体系创立者,美国运动医学会认证临床运动生理学家(ACSM-CEP)。他兼任北京体育大学传统体育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传统体育健康论坛主席。

王教授现任IATA中国水中中医运动疗法委员会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水中运动疗法分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水中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武医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会长,并担任国际武夷联盟、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中国首批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国际注册培训师之一,他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其研发的“吸氧呼吸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明目健身气功”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科普作品。他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推广中医运动疗法,推动了中医传统运动与现代康复理念的融合与国际化发展,为中医运动康复体系的标准化、科学化和全球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Tian Yuan Yu

于天源 博士(中国)

于天源博士,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临床专家,北京市西城区名老中医。

于博士本科与硕士毕业于针灸推拿学,博士毕业于中西医结合专业,长期致力于推拿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他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双一流”学科与课程建设,重点研究周围神经损伤的推拿干预机制及小儿推拿退热方法。

科研方面,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科技部课题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博士点基金2项、省部级教育课题4项及校级课题1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主编国家级教材11部,参与制定技术标准5项,获国家专利4项。

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77名,获“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中国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任多项国家级康复、推拿、针灸、小儿推拿及中医外治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对推动推拿学的教育、科研与临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Naxin Zhang

张纳新教授(中国)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书记
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教授长期从事体育教育与太极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其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体育教育、公共体育管理及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在推动传统体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融合方面成绩突出。

他主持和参与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共中央宣传部重大项目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00万元。近年来,张教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主题涉及太极拳文化遗产保护、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创新。

此外,他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写省级规划教材3部,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了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普及与深化应用。凭借突出的教学与科研成就,他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学界与教育界的广泛认可。通过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张纳新教授积极推动太极拳及体育教育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Maolin Zhang

张茂林博士(中国)
山东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茂林博士以其在武术教育与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广受认可。作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他长期致力于武术人才的培养与学科建设,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出大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武术人才。

在科研领域,张博士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担任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武术学科的学术研究与国际化进程。他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了武术教育与体育科学的深度融合。

在社会服务方面,张博士还是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赛事的裁判与技术顾问,为传统体育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权威支持。同时,他担任山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长期推动龙狮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使其成为连接群众健身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凭借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张茂林博士被视为我国武术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积极践行者。

Chang Nian Zhang


张长念博士(中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副院长

张长念博士, 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并曾赴美国耶鲁大学访学。自幼习武,研修八极小架、少林拳及陈、杨、吴、武、孙等多种太极拳流派,尤精忽雷太极拳。现为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非物质文化遗产“忽雷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并长期担任央视《生活圈》栏目运动专家。

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与教材7部,主编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研究方向集中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武术运动的健康促进。

在教学与推广方面,他创建了“太极十二功法”现代训练体系,学生在国内外太极拳与推手赛事中屡获佳绩;同时研发了“坐式太极拳”“坐式健身气功八段锦”等方法,服务于老年及残障群体,推动体育助残事业。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青年拔尖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在国际交流中,张长念多次受邀赴埃及、瑞士、美国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文化交流与教学,积极推动中国武术的全球传播与学术对话。